2019年防灾减灾日主题
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主题是“提高灾害防治能力,构筑生命安全防线”。
为了增强中学生对地震灾害的了解,树立居安思危的观念,提高灾后互救自救能力,中国地震学会联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于2019年5月25日在北京举办了精彩纷呈的系列科普宣传活动,活动内容为参观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、科普讲座及学术报告,来自全国各地的182名中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。
5.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
1、为啥定在5月12日?
2008年汶川大地震给全国敲响警钟,为纪念这场灾难并提高防灾意识,2009年起国务院将每年5月12日定为“全国防灾减灾日”,提醒人们“生命至上,安全第一”。
2、今年主题是啥?重点抓什么?
2023年的主题为“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”,说白了就是既要发展经济,也要守住安全底线。关键在“预防”:比如排查老旧房屋隐患、完善应急预案、普及防灾知识,让灾害来临时损失降到最低。
3、普通人能做点啥?
别觉得防灾是政府的事!每个家庭必备应急包(手电筒、水、药品等),牢记逃生路线,参加社区演练,比如地震时“趴下、掩护、抓牢”,火灾时湿毛巾捂口鼻弯腰走,这些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!
4、社会在行动
学校开展“地震逃生课”,企业组织消防演习,农村推广防洪预警广播,最近几年,AI预警系统也立功了——比如四川泸定地震前,部分手机提前10秒收到警报,这就是科技防灾的力量!
5、未来还要拼啥?
防灾不是“一时热闹”,得长期坚持。完善基层应急队伍、推广灾害保险、建设更多避难场所,让防灾网越织越密,毕竟,平安才是最大的民生!
(字数统计:约350字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2019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什么?
2019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“提高灾害防治能力,构筑生命安全防线”,这个主题强调了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,需要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,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2、为什么要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?
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为了纪念2008年汶川大地震而设立的,目的是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,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,通过每年的主题活动,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防灾减灾的知识,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。
3、2019年防灾减灾日有哪些主要活动?
2019年的防灾减灾日期间,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,比如应急演练、防灾知识讲座、社区防灾演练等,这些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如何在灾害来临时保护自己和家人。
4、普通人如何参与防灾减灾日的活动?
作为普通人,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防灾演练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、关注官方发布的防灾信息等方式参与,平时也可以准备一些应急物资,比如急救包、手电筒、饮用水等,以备不时之需。
本文来自作者[却海霞]投稿,不代表信基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njxjfs.cn/zshi/202503-13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信基号的签约作者“却海霞”
本文概览:2019年防灾减灾日主题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主题是“提高灾害防治能力,构筑生命安全防线”。 为了增强中学生对地震灾害的了解,树立居安思危的观念,提...
文章不错《2019年防灾减灾日主题 5.12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》内容很有帮助